Build yourself at work
本文为"Build, A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 -- Tony Fadell"的读书笔记,在总结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点点个人领悟。
Get a Job
如果你想要把你的精力,青春和时间都献给一家公司,那么这家公司除了能创造更好的产品以外,他的事业还应当是不断进化的。一个能在现状中做出重大改变的公司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 它正在创造一款全新的产品或服务,这项产品或服务具有全新的设计,或者是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使用了既存的技术,以至于同行无法模仿甚至于无法理解。
- 这个产品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痛点,因此它应当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
- 这项新颖的技术可以实现公司的设想——不仅是产品本身,还有支持它的基础设施,平台和系统。(?)
- 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自上级的指导不应是教条的,而应当是适应客服需求的。
- 它正在以一种你从未听说的方式来考虑解决方案和用户需求,一旦你了解之后你将受益无穷。
”付出了就有回报“,这句话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场景。如果某个领域的技术还不成熟(VR,Web3,etc.),你所期望的愿景很显然将不会实现。就算你已经拥有了所需要的技术储备,你仍需要通过时间去检验它的正确性。用户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解决他们当下实际问题的产品,而不是来自于遥远未来的虚无缥缈。
这也是T.F.工作的第一家公司General Magic遭遇失败的问题所在,他们做了很多在当时看起来很酷的,让团队成员兴奋不已的,但仅仅是自我满足的”玩具“(Magic CAP,TeleScript,etc.),而不是那些非极客的普通人真正需要的,能改善生活的产品。比如说,他们做了一个叫作Sony Magic Link的“电脑”(7.7 x 5.6英寸,比一个12.9英寸的iPad Pro小一半多),它有着480 x 320 pixel LCD触摸屏,可以打电话,发邮件,下载软件,购买飞机票,玩游戏,发动图等等在那个时代惊为天人的功能,售价800$。但事实上是,完全卖不出去。而与之相对的一个例子是同一时代Palm公司制造的名为Palm PDAs个人掌上助手,它小巧(比装满名片的名片盒轻薄),廉价,可以和电脑同步,因此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将手机号等信息存在里面随身携带,这改变了人们用易丢失的纸条或不便携带的台式电脑来记录数据的使用习惯,并在当时大受欢迎。T.F.承认,General Magic当时就是被Palm给击败的。
T.F.还举了Google Glass,Magic Leap(两者同为头戴AR设备)和Uber之间比较的例子:
- GG & ML的开发毫无疑问聚集了全世界的资金与PR(开源领域中的Pull Request的缩写),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它们是基于“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本质而被制造出来的产物。事实上为了追求新奇(这种新鲜劲很快也会随时间消失)几乎没有任何理由去购买一款这样的头戴设备,很难想象人们会愿意在办公室,在街上,在party上戴着一个这样又奇怪又不美观的眼镜,这只会吓到周围的其他人。这样的失败本身也是因为AR领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的,T.F.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会到来,但远远不是现在。
- 而Uber的出现则要合理的多,因为它来自于开发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尝试使用技术去解决。问题本身很简单——在巴黎想要打到车几乎不可能,但雇佣私人司机又过于昂贵。基于这一课题,并且恰好赶上的智能手机的普及,Uber得以借助手机平台向公众介绍它们的解决方案,并大受欢迎。这样一个结合了实际需求,绝佳的时机和创新的技术的前提使得Uber成为行业典范般的存在,也达到了传统出租车行业梦寐以求的目标,更别提有任何与之相竞争的可能。
这样一种创业理念并不仅仅适用于IT领域,在建筑业,医药开发,创作,金融,保险等领域同样适用。
在你选择去工作之前,请先想好你想从这份工作中学到什么,以及当你切换到下一份工作时你需要怎样的经历。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并从中真正学到些什么。你不能仅仅是在别人工作途中甩出一些你自己的建议然后便不了了之,可能你从给别人建议的过程中确实能够略知一二其工作内容的“切片”,但这样的切片是很薄的,Steve Jobs说它就像是一张香蕉的相片一样,也许你可以得到一张非常标准的四四方方有边框的精美相片,但它终归是2维平面的,如果你不亲自投身于具体的工作内容之中的话,你永远也无法得到一个3维的香蕉🍌。因此,在你家的墙上可能有很多不同水果的相片,你可以向别人炫耀你为一个香蕉工作过,为一个桃子工作过等等,但回首这些经历你其实并不知道香蕉,桃子的味道究竟是怎样的。因此,不要把成为这样一种“Management Consultant”作为你的最终目标,不要在这个阶段停下脚步,诚然它可以成为你实现人生追求路上的一个歇脚点。去实际地做点什么,去弄脏你的双手,小心翼翼得做好每一步的决策,精心设计每一处细节,当你制造的楼房因为缺陷到下时,你需要去将他扶正加固。
爱上你的工作,实际动手做好工作中的每一步。
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事物时,那该怎么办?如果你发现公司的理念太过于超前,支撑其运转的基础设施还不够成熟,目标用户并不存在,上级的设想过于疯狂,并且不愿妥协的话?如果你被量子计算深深吸引,热爱人造生物,抑或是对外空间探索无限痴迷,在这些可能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成果的事业上你有这无限的主动性的话?那么请抛弃上文说过的一切道理,拥抱你的热爱,为其采取行动,你所需要关心的只是一个恰当的时机让你的想法深根发芽。
如果你对某种事物,那些总有一天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事物,有着无限的热情的话,坚持下去就好。
有太多的人把工作当作人生的终点,祈祷着哪天赚到足够的钱便能躺下。但事实上,工作仅仅是你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小小印记的一个方式(机会)罢了,如果你想的话。所以请将你的注意力,精力和你最宝贵的时间用在对你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去。你无需纠结于自己工作的地方是否出名,你只需要订好目标。你应当弄清楚你想去什么领域,你想和什么样的人工作,你想要学到什么,你想要成为什么的人。希望从那时开始,你便能一点点理解如何去build你想要build的事物。
Heroes
在学生生涯人们总是会试图寻找最优秀的导师和最好的项目,但是一旦当他们踏上社会开始工作以后,他们所追寻的则是收入,绩效以及名声。然而,真正能决定你得到的工作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存粹的浪费时间的,往往是人。深入你自己的领域,去接触那些真正让你仰慕的人们,你的偶像,他们能够引领你走向你想要的职业目标。
如果要问T.F.谁是他心目中最伟大的软件设计师和编程工作者的话,毫无疑问将会是Bill Atkinson和Andy Hertzfeld(两位Apple前工程师)。T.F.从小学开始便把他们当作一生的追逐目标,他会去翻阅杂志上关于B.A.和A.H.的每一篇专题报道,尝试去使用他们做出来的任何一款产品,因此当他第一次见到他们真人时,他宛如自己正在与一位总统会面。但随着接触的时间增多,他逐渐意识到曾经在他心中不可触及的两位伟人事实上都是和蔼可亲之辈,他可以以平常心和他们聊天数个小时,讨论编程,设计,用户体验,任何让他感到好奇的事物。这也是T.F.能够得到General Magic工作的主要原因(当时B.A.和A.H.是主要创业者)。与很多求职者不同的是,T.F.没有去讨好投资人,也没有纠缠HR,更没有睡在楼梯口等待面试机会,而是大多数的精力用于实践(building softwares, devices and companies)和阅读(用尽全力手上的一切资源去了解整个业界),这也是真正让他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特质。
成为一个聪颖和万众瞩目的人可能很难很难,但是成为知识渊博之人却是可行的。顺从你的好奇心,一旦你成为一个腹有诗书之人,你便有机会得到那些顶尖天才的注意,甚至是和他们共同工作的机会。
一个来自于T.F.的实实在在的建议是,在你所感兴趣的分支学科中寻找一位前沿专家,找到他的Twitter或者YouTube账号,给他们发一条信息,一条评论抑或是一个LinkedIn connection(I don't really know what is it)。如果你们对同一个事物感兴趣,那么请不要吝啬于分享你自己的观点,或给出一个不错的提问,抑或是你私下研究出的一些小发现。如果你觉得那些专家可能甚至不会关注到你的一丝一毫,那么T.F.一定会告诉你这绝对是扯淡,即使是他自己也会有事没事去瞅一瞅Twitter列表里面的提问。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你需要坚持,并且确保你是一个对双方都有价值的人(helpful),学会在索取之余多去分享一些东西(如果你的的确确满怀好奇在钻研些什么的话,你绝对会有东西分享的)。综上,如果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一份工作,这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任何一个可以和这些专家共事的工作都是一份好工作。如果你有一份这样的机会的话,你会逐渐意识到他们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无缺,他们可能是自己的领域内的天才,但同样在不属于他们的领域可能会一无所知。来自他们的称赞可以激励你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你也可以找出他们的失误,从而在你们之间建立一份相互尊重的关系。在你与他们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你可以理解他们所说的问题,抛给你的一系列观点可以得到答复,你是值得被记住的,因而你便可以得到他们的信任。
Don't (only) look down
普通员工的职责通常只需要管理自己,他们的工作内容往往由团队负责人布置,因此他们只需要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往往是每天更新,或者是局限于一到两周之内)。但是如果每天只盯着自己眼下的任务,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拘泥于deadline或者各种不重要的细节之中,直到自己的工作受挫。
作为一名团队中的普通员工,你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
朝前看:将自己的视线着眼于下一个deadline,或者是整个项目,找到整个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目标节点,朝着这些节点一点点推进,最终实现你的最终目的(它也理应是你最初选择参与到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之一)。确保每一步是有实际意义的。
-
环顾四周:短暂性得离开你所处的团队(舒适圈),与公司的其他部门聊一聊,了解一下他们的看法与顾虑。这样的小插曲可以让你及时了解到你和你的团队的工作是否处于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和你所崇拜的人一起工作的一个消极的点,在于你可能整天都处于不断证明自己能力的循环之中。在你忙于跟随他们学习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你只能假设他们制定的每个决策都是正确的(虽然他们能力超群)。
一个项目可以看作是一组平行线,每个为这个项目工作的部门或成员都分处于不同线上的不同位置。眼前的工作细节往往是最为清晰的,但一旦你放远视线,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你的老板通常以一种与所有平行线相垂直的方式纵观整个项目,大多数时间用于计划那些模糊的遥远的可能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你的项目负责人则着眼于未来2~6周内的工作内容,他们有时注重眼下,有时又眺望远方,尽可能将时间平均地分配到每个环节,确保一切都按预期进行。而作为一名普通螺丝钉,我们将自己80%的精力都放在手上的工作内容上,在职业生涯早期,理应如此,你的导师应当告诫你可能即将会遇到的棘手问题,以确保当你遇上时不至于撞的头破血流。事实上,有时他们并不会这么贴心,因此为了确保我们能自己度过困难,在剩余的20%时间里我们需要多“朝前看”与”环顾四周“。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们很容易趋向在工作的过程中做一些看起来很fancy的,很自我满足的东西,不能说它们本身是缺乏意义的,而是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有可能会偏移原先的轨道,忽略了最初的能够解决用户实际需求的,最有价值的部分,转而做了一堆看似华丽实则无用的功能,从而在产品本身上大为失败。在这种时候和你周围的人聊聊,他们可能是给你提供需求的源头,也可能是和你在同一水平线上不同时间戳的同事,也可能是有自己客户的无关人员,问问他们对于项目本身的理解,这有助于帮你看到先前没能意识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弄清楚如何才能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考方式会逐渐向你的leader靠近,这也是你走向管理层职的第一步。
Midnight in 2022-09-04